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 
节约集约并举 寸土生出寸金
来源: 南通网      时间:2023-06-26 14:51:29

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是破解新形势下土地要素制约,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牢固树立“寸土寸金”的鲜明导向,坚持以效益优先推动要素集聚、产业集群、用地集约,全市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实现以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

盘活存量腾空间

21日,走进位于海安南莫镇的奥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机械高速运转、人员各司其职,厂房内一派忙碌景象。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闲置厂房。

奥禹机械所在地块,原为南通市华海铸造有限公司,自2017年破产清算后,就一直处于关停状态。为了不让地块继续闲置下去,当地政府经过多次考察商谈,最终引进了奥禹机械。公司总经理马晓峰介绍,在投入1亿多元用于设备更换、厂房翻新后,企业于2021年正式投产,目前产销两旺,九成产品销往国外。

在土地资源较为紧张、土地指标较为稀缺的背景下,挖掘存量、改善用途、满足新需,不失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节约集约用地的一把“金钥匙”。海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莫分局负责人介绍,南莫镇在引进奥禹机械后,项目投资由1亿元增至10亿元,总建筑面积由23888平方米增加到53490平方米,容积率达到1.4,亩均税收近20万元,在解决就业安置、促进产业集聚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提升。

一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把盘活挖潜作为强化要素保障、破解发展瓶颈的核心工作,深入挖掘存量工业用地潜力,大力开展存量土地清查摸底和盘活处置,高质量实施产业用地空间再造,引导低效企业改造升级,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今年计划盘活用而不足和闲置土地不低于1万亩,开发各类低效用地不少于1.98万亩,进一步将“历史包袱”转为“优势资源”。

混合用地省空间

眼下,位于如皋的霖鼎超精密微纳光学产业基地项目正加紧建设,预计9月设备进场安装,年底试生产。作为全省首宗研发设计、工业用途混合产业用地,该项目容积率超2.5,节地率达到了104%。

“霖鼎光学是上海交大在如皋落地的首个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当时他们提出要在用地南侧设计建设两栋约80米的高层建筑,用来从事光学设备仪器的研发设计,也要兼顾一定规模的光学相关零部件生产。”如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利用科负责人介绍,传统模式下,产业项目用地只配置单一工业用途,其配套的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比例不能超过7%,无法同时满足霖鼎光学“研发+生产”的用地需求。

混合产业用地,当时在如皋、南通,乃至全省都没有先例。不过,省自然资源厅去年已明确鼓励工业用地混合复合立体高效配置。在此基础上,南通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混合产业用地给予政策支持,并创新提出了“以产业为主导的新上混合用地项目,其主导功能的用地面积和计容建筑面积原则上均应分别不小于宗地总面积和计容建筑总面积的60%”。如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吃透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最终确定该项目采用研发设计、工业混合用地模式,且以研发设计为主导,实现了一宗土地上研发、办公和工业生产的高度集成。

如皋市积累的混合复合立体用地出让成功经验,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科技研发类、创意创新类企业落户,提升产业档次。今年,这一节地模式被省自然资源厅评为2023年度“节地模式(技术)先进典型案例”,获全省推广。

优化配置拓空间

如何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建设都市工业综合体,向“上”要发展空间,是我市在优化资源配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上走出的重要一步。

位于崇川经济开发区的中国电子东部智谷产业园(左图),以中国电子旗下产业资源为依托,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题的产业园区,目前已签约招引企业超20家。园区集合了生产、研发、办公、创业孵化、服务配套等全链条要素,单栋厂房面积在2000至15000平方米之间,另保留部分区域,根据制造业企业的不同需求进行敏捷定制。项目一期将于7月正式开园,首批企业入驻后将进一步提升城区经济密度和产业发展能级,以延链、补链、强链驱动产业集群发展。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利用处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3月,我市出台《关于支持市区都市工业综合体建设的意见》,创新提出都市工业综合体开发模式。同年11月,第一宗综合体地块在崇川区挂牌。截至目前,已有华汇智谷产业园、中南高科车创智慧产业园、中国电子东部智谷产业园和京源睿谷生态科技城4个综合体项目落地崇川区,平均容积率超1.8。通过打造产业特色明显、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完备的都市工业综合体,实现企业、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聚集效应和规模发展,助推主城区在“产业兴城、产城融合”的跑道上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记者 俞慧娟 沈佳颖

[编辑:张姮]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